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加强村级建设 提升发展能力打造富裕民主和谐新农村
日期:2009-03-27   浏览次数:

民进市委 张渚镇工作委员会 官林镇工作委员会

市文化局答复情况

  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就农村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并思考形成若干政策意见,足以证明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体制机制有所创新,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首破万元,幸福指数不断攀高,一个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农村正在崛起。在调研中,村级建设中仍存在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村级经济现状不容乐观。集体收入减少。据预测,2008年,我市村级集体总收入比上年减少7%;稳定收入低于50万元的村已增加到104个,收入最少的仅为2.5万元。刚性支出增加。村级总支出比上年增长6%,全市54%的村收不抵支。

  二是农民增收致富难度加大。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据调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已回落1.5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回落较快,猪肉价已下跌20%左右,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变小。据预测,今年的影响面将更广,增收难度更大。

  三是农村公共事业欠账仍多。一些经济薄弱村环境卫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村容村貌变化不快;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田水利、修桥铺路等有效投入不足。据不完全调查,全年财政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不足1000万元。

  四是村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经济薄弱村的一些领导班子发展经济缺思路、致富群众无门路、走出困境少出路;村级管理弱化,一直比较稳定的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出现回潮现象,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矛盾突出,影响了一方稳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建设举足轻重、牵动全局。对此,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作了全面阐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想大解放,推动农村大发展。

  一、坚持“兴业”,开源节流,进一步壮大村级发展实力

  1、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经济实力是立村之本。建议政府制定扶持发展村级经济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兴业强村”工程。科学合理发展工业。“无工不富”。但不是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村村冒烟,而是打破行政区划,引进各路能人在就近工业集中区新办企业,所上缴村级的各类费种全额返回。因地制宜兴办三产。利用各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商贸、物流、“农家乐”等服务业,以资源生财。“一村一品”集约发展。“建设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这已是我市的成功经验。关键要加大推进力度,培育龙头、引进技术,规模经营、拓展市场。

  2、积极拓展增收渠道。落实“留用地”政策,凡涉及征用集体土地的,按规定标准核给村级留用地,以地生财,发展物业经济,增加资源性收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对入股土地实行保底分配、效益分红的前提下,增加资本性收入;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村级所有的不动资产,有关部门应免费办理各种有效证件,确保各类资产保值增值,增加资产性收入。

  3、着力化解村级债务。历史积累性债务,严重影响了村级正常运转。全面清理村级债务,通过清欠、拍卖、租赁、打包等途径,有效化解债务。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债务,量力而行新办公共事业,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减少名目繁多的检查达标活动。

  4、切实加强转移支付。把“政府买管理”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有效途径。市财政对薄弱村的运行经费列入预算直接补贴;对承担的所有社会保障方面的缴费给予减免;对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等不动产项目解决贷款贴息,促使薄弱村早日脱贫致富。

  5、提高挂钩结对成效。武进1680家企业与288个村结对共建,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246个村也全部实施了村企结对。根据目前经济形势,应重新调整方案,尽可能兼顾渊源性、提高造血功能、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同时,无锡、宜兴两级政府部门扶持的77个经济薄弱村,要进一步深入拓展,不断扩大成果。

  6、继续推进行政村调整。我市3000人以下的行政村仍占相当比例,调整空间很大。继续深化改革,适时实施调整,实现强弱互助、共同发展。同时,严控定员,精减人员,压降行政成本。

  二、围绕“富民”,广辟门路,进一步激发农民增收活力

  1、狠抓充分就业。把增加工资性收入和消除零就业家庭作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就业的能力,推动就业向常年性、有组织、技能型转变。引导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创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创业实现富民。

  2、推进规模经营。只有土地活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苏州85%的农民已转移到非农就业,这就需要加快土地流转,让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实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政府应把土地流转作为战略性工程,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监督和服务,使富民举措落到实处。

  3、提升合作组织。目前,我市合作组织无论是个数还是入社农户数,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大力推广成功典型,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完善风险调节、利益分配、双向约束等运行机制,真正能组织农民闯荡市场。同时,放宽注册条件,减免相关税费,加大信贷力度,扶持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三、致力“共进”,统筹发展,进一步彰显社会事业效力

  1、继续推进实事工程。市委、市政府的实事工程,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举措,应继续推进。造就新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把家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断墙残壁的清除放上重要位置,还田园风光本来面目。培育新农民。以提升素质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道德素养。

  2、提升服务中心功效。建立村级服务中心,是新农村建设的创举。我市已建和在建的达170个,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优质服务。把发挥功效放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搞建设、完善功能讲科学、制度管理求规范,使之真正成为涵盖所有服务的村级“一站式”。把降低成本放在突出位置。严控人员安排,做到定岗定员定责,实现岗位交叉;除政府规定的补贴外,做到自负盈亏,减轻村级负担,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巩固社会保障水平。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巩固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养老和医疗保障等制度。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救助,发展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四、立足“强基”,建好班子,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增强加快发展的能力。农村发展关键在领导。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把各路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岗位。村书记是核心,仍要坚持走能人治村之路,包括不拘一格聘请高素质、有抱负、负责任的实业家担任,切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2、增强管好事务的能力。随着农民法律和民主意识的增强,进一步落实好村民自治、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负起责任,履行管理职能,对违法违纪行为敢抓敢管,决不放任自流,促使农村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3、增强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农村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是考验村级领导班子的关键时刻。坚持守土有责、维护公平正义,既当“判官”、又当“老娘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取信于民,做到有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担当起维护和谐稳定的重任。

  村级处于全市最基层,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官不好当、也难当好。吁请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部门也要多理解、多支持。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我市村级建设一定会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姚祥明委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