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强化审计监督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案
日期:2007-08-13   浏览次数:
政协宜兴市委员会
      审计工作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的参谋和民众的眼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审计工作的作用更为突出、监督领域更为宽广、社会的关注和期望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审计监督工作,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委领导意见,市政协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就强化审计监督课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工作参考。
      一、我市审计监督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
      近年来,我市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十分明显。但面对新的更高要求,审计监督面临着新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1、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和理解支持审计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审计监督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审计部门围绕党政工作中心,为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完善机制、促进规范,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内审机构围绕职能,强化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充分发挥评估、鉴证等作用,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市审计部门依法行使经济监督职能成效显著,去年共完成审计项目91个,查出各类违纪违规款项24571万元,收缴入库3802万元,增加财政收入14758万元,减少政府拨款4015万元,核减工程款3455万元。仅去年,政府建设项目审计核减率就达14%。
      2、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当前,政府资金、财政资金的规模流量、来源渠道、使用方向等呈现出新的变化,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这些资金的作用,无疑使审计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职责。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对政府所掌控资本资源经营的审计监督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不断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建设水平的提高;随着镇、园区、街道基建项目逐年增多,审计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实施有效的预警和监督;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的新课题,审计部门必须积极应对,完善举措和适应转变。
      3、审计监督存在的不适应和工作差距。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以及与先进地区审计事业发展态势相比,我市审计监督还存在着不适应之处和一定的工作差距。
      一是审计覆盖面不够宽,时效性不够强,监督效果受到影响。受审计监督对象和监督权限的制约,对垂直部门、金融机构、改制企业等单位无审计权限或需上级授权;个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一些事业单位对投资额度较小的项目先建设后申报,审计监督存在盲点;对城市和道路拆迁、镇级投资项目等资本资源经营的审计监督,还存在制约因素,往往项目结束后才介入,违反规划、建设程序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善、高估冒算等问题已经发生,审计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缺乏防患于未然的事前、事中监督。
      二是审计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监督职能难以到位。大多数部门的内审和财务合并一起,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不足;镇级内审机构基本上没有独立设置,专职审计人员更少,遇有审计任务临时抽调人员。监督与管理一体的机构缺陷,难以形成有效的内控和制衡,影响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镇级审计、社会审计管理体制不顺畅,多部门管理又管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水平的提高;审计中介组织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存在鱼龙混杂、不正当竞争甚至权力寻租等现象,损害了社会诚信。
      三是审计结果运用不力,执行约束力不强,监督力度尚需增强。少数领导干部对审计揭示的问题整改不力,对规范核算、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等方面的审计意见落实不够;一些单位存在屡审屡犯的现象,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审计结果的落实未能形成联动督查机制,情况反馈、公开问责、责任追究等刚性制度的执行力不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干部考核使用的依据作用未能有力体现。
      四是审计力量配备不足,业务手段不先进,监督水平有待提升。审计力量与担负的审计重任相比越来越不相适应。市审计部门具有较强审计业务能力的只有10多人,其中负责基建工程审计的专业人员仅1人,且年龄结构偏大。面对每年要完成上百个审计项目,已力不从心。国家审计和内审人员中,既懂审计专业,又熟悉工程、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寥寥无几,势必影响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审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缺乏专门培训和后续教育,运用现代审计技术的压力较大,提高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能力任务艰巨。
      二、进一步强化我市审计监督的意见和建议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审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更好地起到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严肃法纪、勤政廉政和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作用,服务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突出重点,扩大覆盖领域,在更高起点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既要加强全覆盖、全过程审计监督,又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
      一是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性资金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监督管理。坚持对财政资金征管部门、财政资金收支重点部门、国有资产经营和收益较高的部门实行年度必审制。同时,加强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延伸审计。加强对部门非生产性支出的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规范和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监督力度,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和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审计监督,结合财政同级审计每年组织一次,切实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完整。为确保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盘子,落实好三年轮审制。以规范镇级财政收支行为、维护政令畅通为目标,深化镇级财政决算审计,落实好二年轮审制。
      二是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上,先进地区采取了不少好的举措。绍兴实行国家建设项目必审制,海门镇级公共工程由市审计部门扎口审计,江阴等地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专门审计机构,等等。据此,强化我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关键要下定决心,完善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厘定审计监督权限和责任。审计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投资工程类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三审”制要求,加强对财政部门审查情况的再监督。同时,要减少和避免重复监督带来的审计成本增加和责任不明确的弊端,从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审计部门加强决算监督的职能角度出发,理顺监管权限、加强配合协作,严格操作程序、落实各自责任,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全覆盖和全过程审计监督。对市一级政府投资的项目,均要纳入监督范围,实行竣工决算审计或跟踪审计;对镇一级政府实事工程和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算、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镇级内审机构必须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其中市政府有资金投入的项目,实行市财政、审计等部门分工审核。对投资额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要前移监督关口,实行全程跟踪,加大审计监督的密度和力度。借鉴句容等地的做法,加强和改善对隐藏工程的跟踪审计。坚持建设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财务决算,不得结清工程款。积极推行政府工程代建制,发挥审计在代建过程中的再监督作用。
      三是围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强化城市资源经营审计。加强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管理的监督,按宗地对各项成本性支出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结算实际成本依据。对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全面审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为政府把好资金收益关;对征地拆迁、道路拆迁和公共绿化等审计,应及早介入,杜绝虚报面积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为政府把好资金出口关。加强对经营城市公共资源单位和各资产经营公司的审计监督,掌握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督促遵守财经纪律,规范税费缴纳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围绕涉及民生民本热点问题,强化专项资金审计。重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广泛关注领域的审计监督,加大各类专项资(基)金的审计力度,查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问题。社会公益性和社会保障性资金,每年都要安排审计;深化教育、卫生和各类行政性收费及借助行政公权搞创收的审计,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问题;加强政府采购审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按照资金流向,将审计延伸到资金管理和使用单位,使审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和损失浪费,提高使用效益。
      2、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规范运作,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监督体系。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提高效能,以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健全审计机构,理顺管理体制。⑴建立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随着政府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大幅增长,从节约资金、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加强审计监督势在必行。鉴于我市目前审计的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已不适应越来越繁重的审计任务,建议参照江阴等地的做法,组建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由审计局负责管理协调。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规范项目投资行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⑵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部门特别是下属单位较多、资金量大的职能部门,都必须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他部门则根据需要,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海门乡镇审计实行“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昆山、太仓为适应审计工作需要设置乡镇审计所,这为加强和改善基层审计监督提供了成功范例。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各镇、街办都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条件成熟的镇、园区、街道建立审计所,配备审计助理和专兼职审计人员,使基层保持一支审计力量,开展一定要求的审计工作。
      二是规范审计行为,促进健康发展。要理顺管理关系,明确主管部门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监管职能,并落实相应责任,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缺位、越位现象。内审机构强化对本级、下级行政事业单位、村级财务及基建项目的审计,做到有计划地安排部署,不留监督盲区。学习常熟等地的经验,加快我市镇、园区、街道审计工作的法制化、经常化、规范化进程。在重点抓好公共项目审计的同时,实行对负有经济责任的镇管干部离任、单位撤并、重点来信来访、年终分配及领导交办等“五个必审”。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审计监管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对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管理、招投标、质量控制、从业准则等作出规定,实施严格的制度控制和准入、退出机制。
      3、把握趋势要求,致力探索创新,拓展审计监督的手段和模式。主动适应新趋势新要求,积极稳妥地探索和创新手段和模式,推动审计结果的运用,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功效。
      一是创新现代审计格局。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探索国家、内部、社会审计联动机制。借助内审人员力量,参与配合国家审计,把内审机构对二、三级单位的监督纳入国家审计管理范围;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弥补国家审计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全社会审计监督功能。加强审计流程控制,进一步增强审计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预期性;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推广运用微机技术和方法,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
      二是探索实时联网审计。南京白下区、下关区和苏州、太仓等联网审计已先行一步,取得了传统审计难以启及的效果。实践证明,联网审计符合新形势下加强审计监督的大方向。为此,要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我市联网审计工作,逐步实行财政总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会计结算中心、地方税收征缴、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部门信息系统实行联网审计,做到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是突出审计结果运用。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口前移、注重防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届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突出届中审计,做到先审后任;健全审计结论入档、谈话戒勉等制度,真正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监督、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作用。注重审计结论在查办案件和责任追究中的运用;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抓好审计结果执行的跟踪检查,形成部门配合联动的合力。完善审计结果反馈制度和回访制度,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重视采纳,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同时,要推动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坚持和完善审计公开制度,社会公益性、保障性资金的审计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其他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情况,应以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告或通报,保证审计结果发挥最大效力。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支撑和保障审计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市审计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提高综合素质十分迫切。
      一是充实审计队伍。加强全市各级审计队伍建设,尤其要适当增加市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配强配足审计力量。严把“入口关”,实行岗位资格准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审计队伍。通过公开招录等途径,积极引进精通审计业务,特别是既懂审计又熟悉工程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业务人员结构。
      二是抓好培训提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执业道德教育,坚持以依法守纪为准绳、业务质量为生命、作风建设为保证,做到“立审为公、执审为民”。坚持和完善继续学习教育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分批分层次选派审计人员参加脱产学习和专门培训,掌握现代审计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三是加强执业监管。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注重审计业务质量和组织实施能力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审计回访制、审计质量追究制、审计公告制,自觉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特约审计人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人员,尤其是社会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依法审计、规范执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