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做足大文章 促进大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日期:2009-02-16   浏览次数:

民建市总支部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镇工作委员会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旅游振兴战略以来,我市旅游业跃上了新台阶。去年,游客接待人数达650万人次,实现了新突破;景点改造升级、旅游干线道路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深化体制改革、提升产业素质,迈出了新步伐。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估价,我市还属于旅游温点地区,旅游产业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四大差距:

  一是旅游产业带动力较弱。旅游产业链条短,仅停留在“看”的阶段,还算不上“游”,更谈不上度假消费。旅游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3%左右,其带动力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

  二是高端旅游精品缺乏。旅游景点多而散,缺乏震撼力的拳头精品。单一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东比不过无锡灵山、南比不过长兴顾诸山、西比不过溧阳天目湖、北比不过常州恐龙园。

  三是景区个性不突出。旅游资源缺乏深度整合和人文内涵,产品雷同、功能弱化。旅游促销限于传统手段,外界获取信息不完整,宜兴尚未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

  四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强。政府尚无完整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管理体制受制于行政区划;景点管理粗放,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整体素质不高。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地都在寻求产业升级突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将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决策十分正确。我们既要从进步与差距中把握旅游业发展现状,更要看到面对的大背景。发展机遇空前利好。国家政策的鼓励,全民休闲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世博会吸引7000万海内外游客,旅游市场商机无限。拥有资源空前优越。随着旅游价值观发生改变,生态环境成为最好的资源,历史文化成为不朽的灵魂。宜兴生态资源全省最优,人文积淀独树一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潜力巨大。交通枢纽空前便捷。四年内,我市将进入高铁时代。届时京、沪、宁、杭等大都市至宜兴时间可缩短为5小时、1个多小时、半小时。只要旅游这一“元帅”升账,游客“井喷”指日可待。区域竞争空前激烈。环视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路之新、手笔之大,当刮目相看。上海佘山掘金“世博之旅”,百亿元级的大型项目已上马;苏北泰州、宿迁、盱眙投资的主题游项目,动辄十数亿元之上;武进抢占太湖湾,即将崛起中国顶级数字狂欢谷,等等。比照此态势,我市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亟需拓思路、大投入、创亮点、开新局。

  一、围绕大跨越目标,突出规划引领

  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我市最具爆发力、最具战略意义的新兴支柱产业,是实现振兴时代跃上跨越时代的必由之路。深化规划理念。进一步深化“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实施城市现代化与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一体化规划,促进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文化氛围个性化、人际关系亲情化、旅游服务配套化,打造名副其实的江南山水城市。明确发展定位。围绕提档升级大跨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主线,以提升产品组合的深度和宽度为手段,修改和完善我市的旅游规划。在规划起点上,立足市场创品牌,错位发展求特色;在规划布局上,构建宜南山区、蜀山、宜城等三大组团式板块;在规划定位上,打造宜南山区400平方公里大旅游区,竹海、云湖、阳羡湖、蜀山、城市等五大特色景区,足以支撑宜兴旅游业的核心景区大竹海等三大层面的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

  二、理清大整合思路,放大优势效应

  我市没有令人艳羡的风景名胜和让人趋之若鹜的精品景区,必须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路子,整合优势、放大效应。整合资源。我市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大整合,才能转化为市场、产业和效益的优势。为此,要着力整合宜南山区、滆湖湿地等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洞、竹、茶、陶等物产优势;名人、名居、梁祝、书画、佛教、民间艺术等人文优势;铜官山蓄能电站、太湖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等产业优势;“一山二氿五河”等城区优势;餐饮、演艺、娱乐等休闲优势。以此培育和整合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整合要素。加快旅游业六要素的整合联动,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跨越。当务之急要在“行”和“商”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旅游干线的无缝对接,形成2条环线,使散落的珍珠(景点)串起来。即104国道———蓄能电站———张灵慕新线———竹海(含阳羡湖)———汤省线———陶瓷城(含陶瓷博物馆)———紫砂路———蜀山———太湖农业示范园———通蜀路(含相关紫砂艺术馆)———104国道;宁杭高速(鲸塘道口)———西鲸新线———云湖(含大觉寺)———张戴线与丁张线拉直———龙池山———善林线———善卷洞———川善线———宁杭高速(宜兴道口)。二是加快商旅结合,建设和完善陶瓷城、竹海、云湖等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品位高档的购、食、宿、娱场所。

  三、坚持大品牌战略,实现亮点突破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关键要有地标性顶级品牌。要通过大手笔、大投入、大建设,集中优势力量首先推进“三品”战略,打造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打造中国陶文化游极品。7000年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且是世界级瑰宝,紫砂在西方就叫yi xing。我市打响旅游品牌,首推陶文化这张极品。要高起点规划建设蜀山景区(创造条件向骆驼墩文化遗址延伸),做好紫砂文化圣地大文章,激活古南街、修缮古窑址、恢复陶瓷生产工场,全面展示陶文化“通史式”脉络和场景,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旅游景区。打造云湖佛光禅悟游特品。大觉寺作为台湾佛光山祖庭,在世界佛教交流中地位重要,海内外影响巨大。大觉寺配以云湖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为打造佛光禅悟游特品,提供了独步一方的条件和契机。要引进国际策划,借鉴海南南山佛教文化苑的成功经验,传承历史、挖掘内涵、创新产品,展示“启迪心智、教化人生”的人间佛教圣境;突出养生休闲的主题元素,加快茶博园等配套建设,营造绿色、优美、洁净的总体格调,培植美誉中外的一流景区。打造阳羡生态休闲游精品。为做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竹海”品牌,目前的规模和水平还远远不够。建议或上天(山顶缆车延伸至龙池山),或入地(通过山洞连接龙池山),实现优势互补、凸现规模效应。阳羡湖景区规划建设,应尽量避开水库大坝,以增强游览情趣,提升景点品质。

  四、加快大转型步伐,提升产业水平

  宜兴旅游业正处于新的临界点,必须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国际化促产业升级。加快业态转型。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聚集产业群,实现从传统旅游服务业向现代旅游服务业转变。要借用外脑和外力,以国际一流水平组织论坛、演艺、会展、节庆等活动,全面提升业态水平。加快营销转型。“一幅画使周庄闻名世界,一张照片使婺源成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业营销实质上是城市整体营销,就是把鲜明的城市形象传递给游客,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要学习借鉴山东、浙江、苏北、溧阳等地的经验,进行整体包装,不惜重金在央视等主要媒体展示“中国陶都、灵秀宜兴”的招牌,着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体制转型。立足大旅游格局,理顺管理体制,破除行政区划分割。阳羡景区要扩大到整个宜南山区,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制定国际化人才战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积聚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