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培育新亮点 打造大产业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日期:2010-06-01   浏览次数:
□ 民建市基层委员会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太华镇工作委员会
  随着人们度假方式由“休假旅游时代”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农家乐”为重要标志的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于2008年、2009年出台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意见。近年来,我市“农家乐”发展迅速,已拥有200多家、年收入达6亿元,在推进旅游振兴战略、致富一方农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农家乐”发展的态势,与周边长兴、溧阳、武进等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粗放式的起步阶段。一是整体规划滞后,产业素质不高。“农家乐”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规划布局,处于“小而散”状态,设施条件简陋,服务质量跟不上。尤其是缺少与我市仅一山之隔的长兴顾渚村那样的规模化、品牌化乡村旅游点。二是经营理念落后,功能特色缺乏。大多数“农家乐”仅为小餐馆,收入来源主要以餐饮为主。既无农家全方位特色,更无休闲娱乐功能,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三是市场营销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绝大多数经营者停留在竖立招牌、发放名片等阶段,宣传推介的力度不足、手段原始,更谈不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扶持力度不大,带动效应不强。我市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还不系统,力度也不大,促进“三农”工作、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有待提升。
  据了解,乡村旅游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首选。我市农村自然禀赋独特、人文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一流,再加上宁杭高铁即将开通,快捷的交通使宜兴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沪宁杭“后花园”的地位更加凸现。大力提升“农家乐”层次,进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可谓条件优越、恰逢其时,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决心与力度、思路与举措。下面,就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建议:
  一、科学规划,拓展发展路径
  在符合我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围绕做强做大产业的目标,加快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发挥对空间布局、项目开发、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1、把握方向,走转型发展之路。立足“农家乐”提升层次,逐步向“乡村俱乐部”的方向转型。在经营形式上,由一家一户单独经营,逐步转向合户、承包、租赁经营;在服务内容上,由提供餐饮和销售农副产品,逐步转向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体验生活、康复养生;在投资主体上,由农户为主,逐步转向社会资本注入,合资开发、股份合作。
  2、突出重点,走规模发展之路。坚持突出重点、布局发展,对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可参照“顾渚样本”,整体开发。做到统一房屋改造、道路修膳、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统一办理证照、设施标准、标牌广告、服式着装,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同时,有效整合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土特产品等资源,形成区域集聚集约发展新格局。
  3、因地制宜,走错位发展之路。依据产品关联度,围绕宜南山区山水、林果等资源,打造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山水园林游;围绕丁蜀、周铁等农业示范区资源,打造以学习增长知识为主题的观光农业游;围绕滆湖和“五荡”的渔业、水产等资源,打造以体验水上游乐为主题的水乡风情游。通过宜兴特有的自然禀赋优势,彰显我市乡村旅游独特的魅力。
  二、提档升级,提高产业层次
  “农家乐”开发门槛低,资源同质化严重,产品可替代性强。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提档升级、打响品牌,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1、功能复合化。我市乡村旅游无论是资源与环境、还是资本与市场都具备,之所以尚未形成大气候、大市场,症结是功能单一、缺乏特色。解决之道是大力拓展农业观光、生活体验、绿色餐饮、休闲度假等多样化功能,制陶、垂钓、品茶、演艺等民俗文化活动,以及采摘、耕作、竹编、制茶等参与性农事活动。打造一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居、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村落。
  2、设施现代化。按照现代城市的消费理念,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道路、通讯、改厕、医疗、停车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在贴近自然、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对周边环境进行适度的景观改造;在注重经营大众化的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提高餐饮、居住、休闲、娱乐设施的档次,优化服务、品质和形象。
  3、营销一体化。把乡村旅游纳入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宣传营销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包装、强势推介、打响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促销,在主流媒体、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和互联网上进行动态广告宣传;深入到周边大中城市推介产品和线路,组织各层次的客源;根据季节变换和区域特色,策划组织各类节庆活动,借鉴虚拟“快乐农庄”理念,开展认养认种活动,集聚客源人气。
  三、行政推动,完善支撑保障
  坚持把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旅游振兴战略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重中之重的任务,强化行政推动,构筑支撑保障体系。
  1、强化领导,推进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市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统领作用,全面负责规划、布局、管理、协调等工作,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形成引导和监管的合力。按照“硬件规范标准、软件加强培训、逐步完善提高”的原则,深化和完善星级评定,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自我管理作用,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2、“放水养鱼”,加大政策扶持。我市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在原有基础上,研究出台扶持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一整套政策措施。除了设立财政专项扶持和奖励资金外,在土地利用、新建改造、项目审批、税费征收、信贷发放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扶持,充分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广大农户成功“转身”变为老板,创造条件。同时,本着做优做强做大的目标,重点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促进以点带面、整体发展。
  3、培养提高,开发人力资源。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对旅游的认识尤其是休闲度假的理解、从业的经验和服务的质量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活动。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考察交流等方式,着重培养经营、管理和导游、服务等人才队伍,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为我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