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务实推进垃圾分类 着力提升城市文明
日期:2019-02-20   浏览次数:

农工党市基层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关乎民生问题的“关键小事”,折射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垃圾分类“行之有效”。垃圾减量,就是给城市“减负”。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土地占用,防止环境污染,践行绿色发展。垃圾分类“势在必行”。2017年,国务院要求南京、苏州等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意味着垃圾分类进入了全国性布局、实质性推进、强制性落实的新时代。垃圾分类“责无旁贷”。宜兴是全国“十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推进“263”专项行动、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分类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存在分类收运体系不够通畅、分工协作机制不够健全、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弥补短板,更好更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环环相扣、上下贯通,构筑链条式流程

垃圾分类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期分类不到位、中期运输不分类、后期处理就只能“一锅烩”,需要紧扣每个环节,完善建设标准、运营模式、考核奖惩、经费保障等配套体系,保证分类流程不“脱节”、不“断链”。

1、筑牢源头分类的“基石”。从源头上加以正确分类和投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一要着眼长远细分类。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处理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光大二期”建成后能实现“日产日清”。从生态建设和垃圾增量的角度出发,在“四分法”基础上,要有所侧重地细化分类:餐厨垃圾、有机垃圾面广量大,应作为分类的重点,建立专门的收集处理体系;有害垃圾种类琐碎,对环境影响大,处理成本偏高,应作为分类的难点,完善制度进行强制分类。二要完善机制促分类。可以制定“正向激励+反向补偿”的量化考核机制,通过“绿色账户”积分、物业费用减免、征收垃圾处置费等方式,运用表扬奖励、曝光处罚等手段,对涉及单位和场所进行考核、加以约束,规范分类行为,提高分类准确率。

2、搭好分类收运的“骨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地收集运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要合理配备分类设施。按照垃圾的种类,精心设计分类垃圾桶和收集箱,做到外观统一、大小适当、颜色鲜明、标识醒目、提示清晰。根据不同区域,确定设施摆放的种类和数量,做到相对集中、位置固定,方便分类投放和清运。二要科学制定收运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除现有垃圾清运车外,需添置可回收、有害、餐厨垃圾收运车辆,做到专车专用,杜绝混装混运。分类垃圾车要统一外观标识,形成相对固定的运输时间、路线、车次,保障分类运输有序通畅。

3、疏通分类处置的“末梢”。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需要以末端处置来推动前端分类。一要促使可回收垃圾应收尽收。加强对收旧人员、回收网点、旧货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从市场化角度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两网融合”。玻璃、衣物等低值回收物,需要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明确定向回收渠道。二要实现餐厨垃圾再生利用。加大财政扶持,引进专业设备和成熟技术,在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建设餐厨、有机垃圾集中处置项目,变“废”为“宝”。三要寻求有害垃圾环保处置。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本地或外地有资质的环保企业处置各类有害垃圾。同时要加大“静脉生态园”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招引力度,积极推进垃圾终端处置项目建设,提升本土处置能力。

二、立足一以贯之、各司其职,落实长效化机制

推行垃圾分类如同一场“垃圾革命”,复杂而系统,任重而道远,需要咬定目标、精心谋划,有条不紊、分步推进,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1、有“统”有“分”,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一要落实分工统筹。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各个板块,建立完善综合协调和督查考核机制,使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避免形同虚设、各自为政、反复回潮等现象。二要实施网格管理。把垃圾分类纳入市“全要素网格”工作任务清单,创新网格化治理机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管理,谁监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整合资源力量,实行责任联动、无缝对接。

2、先“大”后“小”,明确工作进度。确立先易后难、分层实施、分步递进的思路,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一要关注“大户”。机关单位、学校、医院、文体场馆、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大型商场、旅游景区等都是“垃圾大户”,要首当其冲、率先垂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二要关注“小家”。家庭是垃圾分类的最小细胞、前沿阵地,要把任务下沉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以自然村落、物业小区、楼道单元等区域为“单元格”,从每家每户的分类习惯抓起。

3、以“点”带“面”,提升工作成效。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逐步积累“宜兴经验”,打造“宜兴模式”。一要坚持试点先行。借鉴苏州城区、湖州农村等地的先进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和区域作为试点,摸索总结出切合实际、可以复制的工作方案,然后作面上推广。二要坚持示范引领。着力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中评选先进标兵、树立典型标杆,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

三、立足成风化人、众志成城,做好全方位动员

“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需要全民发动、朋心合力。

1、以宣传教育“开篇”,做到广而告之。充分利用舆论的宣传教化功能,旗帜鲜明树导向,以此来启迪心智、激荡人心、凝聚共识。一要广宣传。依托电视台、广播、报纸、自媒体、户外公益广告等舆论阵地,营造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告知、提醒群众,使他们能普遍认同、广泛支持、积极参与。二要普教育。用耳熟能详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案、通俗易懂的标记,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编成连环画、汇成小册子、印成宣传单,力求达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2、从督促引导“入手”,促进知行合一。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作为主阵地,加以引导和规范,逐步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要开展主题性活动,“面对面”讲。针对不同年龄的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举办知识问答、互动体验、评比交流等专题活动,使大家体会到垃圾分类就是举手之劳,在身临其境中学会分类。二要组建志愿者队伍,“手把手”教。以社工、义工、保洁员、城管和物管人员等为主力军,组建垃圾分类辅导员和志愿者队伍,指导和督促垃圾分类工作,鼓励和带动群众养成主动分类、自觉分类、正确分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