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 促进宜兴经济绿色发展
日期:2016-05-24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银发浪潮”催生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养生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服务业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将突破万亿规模,20年内有望达到20万亿以上,“白发红利”释放空间巨大,“夕阳红”产业正迸发出勃勃生机。就宜兴而言,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不仅能有效化解我市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能为我市促进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一、抢抓机遇,彰显特色,把握养生养老产业发展优势
    1、充分认清发展机遇。国务院在2013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出台的养老服务业政策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终结了中国养老只有事业没有产业的局面。从宜兴来看,国内外民营资本都看到了我市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已经在宜兴落地发展,一些大型投资机构也有在宜兴发展养老产业的意向,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宜兴森林覆盖率达31.48%,是长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肺”,善卷洞、云湖、竹海等一批重量级旅游景区在华东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在最佳旅游半径内,距宜兴2小时经济圈覆盖了长三角10多个大中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快捷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成为了宜兴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3、充分发掘人文内涵。宜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7300多年的制陶史源远流长,从目连救母的孝心传说、范蠡归隐宜兴的动人故事,到苏东坡“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美好愿望,“崇文厚德”的宜兴有着独特的宁静和包容,这是其它城市无可复制的文化孤本。近年来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这些都为宜兴发展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明确定位,适应需求,加快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建设
    1、以科学的目标明确发展定位。宜兴是座江南小城,生态环境比不上西南,气候环境也比不上海南。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正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一是要坚持本地性。针对我市的养老需求,把满足本地养老需求作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二是要扩大区域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针对周边大城市老年人的生态养生养老需求,加快把宜兴建成沪宁杭乃至华东地区养生养老的首选地。三是要注重关联性。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在发展养生养老服务业的同时,带动生态休闲观光业、养老房地产业及中药种植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富有宜兴特色的生态养生养老产业体系。
    2、以理性的需求规划产业布局。在编制全市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养老群体的需求,突出“共享”理念,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既要避免低成本的重复开发,又要避免盲目高端化。一是要完善基本服务。继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全市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更好地满足本市老人基本养老需求。二是把握重点需求。坚持普惠原则,立足于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实际能力,建设一批老百姓真正住得起、住得久的养老项目,让老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适当提高档次。面向“叶落归根、幸福候鸟、功勋银发、海外银发”等高端人群,发展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为核心功能的生态养生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养生养老综合体、度假养生社区等中高端项目。
    3、以多元的主体统筹载体建设。养老服务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需求,应吸引各类社会资源进入。一是盘活现有资源。引导地方养老机构加快设施改造,丰富养老功能,从单纯为“三无”对象服务转向为社会公众服务,从单纯供养的办院模式转向供养、教育、医疗、康复一体化的办院模式。二是积极引进外资。参照九如城运营模式,吸引国际化大集团、大企业来宜投资养生养老综合体项目,通过建分支机构、加盟连锁、公建民营、经营指导等方式开展合作,提升我市养生养老产业层次。三是鼓励民资参与。结合我市旅游特色村镇建设,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镇村,对周边环境、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养生养老专业镇村。既可以农户为基础,成立村级养生养老服务中心,统一开发营销;也可以企业为主体,采用出让、合作、租赁、村民入股等方式整体开发,进行酒店式经营。
    三、产业联动,相互融合,促进养生养老配套产业发展
    1、发展养老医疗保险产业。让老人“老有所医”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目标,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家庭福祉的重大举措。一是提高老年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引导发展各类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专业护理医院等专科医院,打造一批在周边地区享有声誉的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疗品牌,提高老年护理、康复理疗等老年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完善老年医保制度。逐步扩大医保范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护理费用和老年康复用品纳入医保范围,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护理类保险。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在职业类学校中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建立健全老年护理职业社会化培训体系,加快护理人员和老年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并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其参与养生养老产业服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2、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既要注重其休养功能,也要注重过程中的休闲性和体验性,达到身心健康、老有所乐的目的。一是积极发展老年旅游,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旅游产品。如,依托竹海、阳羡湖等景区推出绿色生态养生养老之旅;依托陶博馆、大觉寺等景区推出陶文化禅文化养生养老之旅;依托森林公园、宜园等景区推出城市养生养老之旅等等。二是大力开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题,设计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等休闲旅游线路,满足老年游客回忆乡愁、回归家园的心理需求。三是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依托我市陶、竹、茶等传统产品优势,积极开发紫砂类养生日用品、竹炭竹纤维保健品、养生保健茶等“夕阳游”特色商品。
    3、发展中药种植与保健品产业。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养生理念正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市独特的地理气候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且目前也已成功开发了多个中草药种植基地。一是加强与各中医药院校的联系,引进开发与我市气候环境相适应、与养生养老规划或建成区相配套的中草药基地,融中草药种植、观光、体验于一体。二是加快我市灵芝破壁粉、红豆杉等传统老年保健品的深度研发,争取引进大型制药企业、保健品企业到我市投资,以提升我市中医药品和保健品的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深挖本地农特产资源,深入推进农业无公害化生产和产品精深化加工,搞好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把一些地产农特产品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响。同时,加快农特产品资源开发,打造更多养生保健方面的食品、饮品、化妆品等,实现与养生养老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农工党市基层委员会、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