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协商讨论时委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
日期:2008-02-03   浏览次数: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广大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协商讨论,广泛参政建言。在对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充分肯定的同时,根据中共十七大的新要求、宜兴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现摘编如下:

      一、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

      1、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委员们认为,转变发展方式,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引导和推动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新的发展契机,化压力为动力,真正转入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用好我市的发展空间,着眼于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加快由引资向引技术、引装备、引人才转变,使开放型经济实现量质并进。加大对我市五十强企业的激励力度,为做大经济总量、壮大综合实力提供支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尤其要培育特色产业和“单打冠军”型企业,使我市新一轮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和爆发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委员们认为,我市经济结构失衡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进。建议一方面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抓好IT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在产业质态上实现新突破。要借鉴浙江海宁把皮革城打造成4A级旅游景点的思路,依托中国陶瓷城,发展商业购物旅游,形成现代服务业新亮点。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委员建议,完善我市农业担保机制,解决担保手续繁、且需要反担保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农业担保公司在扶持农业、致富农民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一是对前阶段线缆行业质量建设的成效不能估计过高,一些老问题目前又呈反弹之势,危及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线缆行业的整治力度,推动企业走标准化、品牌化、诚信化发展之路。二是我市环保产业呈现“低、散、小”等特征,尤其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差距明显,在国内外高端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为此,亟待加强环保产业的规划导向和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国际环保科技数码港,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促进环保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经历太湖水质危机的“阵痛”之后,全市各级和相关企业在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上,不能“谈化色变”,而要廓清认识: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发展。要化危为机,旗帜鲜明地扶大限劣,优化发展路径,实现“两高两低”(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四是陶瓷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更是新兴产业。要按照世界陶瓷产业的演进路径,加快淘汰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大的粗加工产品,在培育新材料产业上谋求新突破。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委员们认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靠人力资源支撑。我市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和环境还不甚优越,与无锡等大中城市相比差距更大,一些急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委员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优人才工作政策措施,打造“人才特区”。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的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对接、定向培养等途径,通过规范用工秩序、落实保障措施,化解我市许多企业缺乏技能人才、熟练工人的问题。

      二、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

      1、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委员们建议,真正按照文化之都、休闲之都、时尚之都、创意之都、活力之都的定位,规划建设东氿新城,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功能、设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生活品质。东氿新城内,要严格控制低标准商住楼和拆迁安置房建设。要把入城主要路口特别是高速公路入城段,规划建设得更美更好,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高度重视镇、园区、街道规划编制工作,统领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市所有管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防止“拉链路”现象发生。

      2、科学高效管理城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杜绝突击性整治,坚持人性化管理。重视和缓解城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既要治表更要治本,通过增添停车场地、发展公共交通、部分路段实行单行线、提高市民交通法规意识等,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整治居民小区车库出租和改作它用的问题,恢复车库功能。针对凌晨时段拖拉机、大卡车等进入中心城区而扰民的问题,加大执法管理力度。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

      1、强化村级发展能力。委员们建议,把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确保村级正常运行。压减对村一级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考核,切实减轻负担、支持发展。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增强“造血功能”。

      2、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委员们认为,我市农村环境整治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尚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垃圾清运、河道疏浚保洁等方面,加大人员、经费的保障力度,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造图书室、阅报栏,方便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快徐舍地区农村自来水供应步伐,早日实现“引横入徐”。

      四、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

      1、提高人口素质。委员们认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前提是人的现代化。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尤其是针对一些市民的环保意识、公共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小市民习气较浓,建议多途径加强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市民大讨论等活动,提炼、弘扬符合时代要求和宜兴实际的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城市精神,为我市发展提供人文精神支撑。加强全社会国防教育,提高市民国防意识。对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两胎的,相关部门要强化措施、依法查处。

      2、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超前搞好功能性规划,尤其要把整个宜南山区作为生态休闲区保护好、开发好,禁止个人和单位圈占山林,逐步迁出区域内企业,努力打造长三角生态后花园。在城镇建设中重视水系保护,不盲目填埋洼地、水塘、河道,保护通畅的水环境。

      五、关于提高人文竞争力方面

      1、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委员们认为,我市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总体上挖掘不够、彰显不够。要进一步完善我市文化发展行动纲领,加强陶瓷文化、历史文化、梁祝文化、书画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等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进程。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既是上级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市打造文化名片的迫切需要,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投入、落实措施、积极争取,力争早日创建成功。进一步重视和发挥丁俊晖等的名人效应,扩大宜兴对外知誉度和影响力。加快创建全国书画之乡步伐,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增挂“宜兴徐悲鸿艺术学院”牌子,进一步繁荣书画文化。

      2、进一步打响陶都品牌。中国陶都是宜兴的一张人文金名片。委员们建议,要像西湖博览会、太湖博览会那样,搞好策划创意,抓住契机恢复陶艺节,做足地域文化大文章;重视骆驼墩文化遗址、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推动“五朵金花”重放异彩,巩固陶都地位。进一步规范陶瓷行业职称评定工作,广泛调动业内人士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为擦亮陶都品牌作出努力。

      六、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委员们建议,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打造品牌学校,推动我市教育在高平台上更好发展。抓好乡镇改制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并从办学行为、设施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入手,促进城乡幼教事业健康发展。政府要研究政策措施,帮助解决非义务制学校的债务问题,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加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为化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供保障。

      2、推进安居乐业工程。委员们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要把握撤镇建街的新定位、新要求,加强社区建设的研究和指导,提高城市发展活力。研究和改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防止一些小区收不到物业费致使管理恶性循环。统筹规划和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3、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加大帮扶力度,更加有效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改善来宜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落实新市民待遇,使来宜务工人员更好融入“第二故乡”。

      七、关于维护良好社会治安局面方面

      1、确保长治久安。针对“两抢一盗”时有发生、农村技防尤显薄弱等问题,委员们建议进一步加大技防设施投入,利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城乡长治久安;加强警力尤其是协警的配备,夯实基层基础。针对官林地区线缆企业失窃案件多发之势,既要加强技防,也要搞好联防,保一方平安。

      2、打击黑恶势力。一些委员建议,公安机关要加大对丁蜀镇区来宜务工人员成帮结派的打击力度,敢于碰硬除恶,营造平安有序的社会局面,切实为群众撑起保护伞。

      八、关于建设公信政府、法治政府方面

      1、促进公开透明。委员建议,建立政府发言人制度,有关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由发言人对外公布,确保政务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转变作风,营造公正公平、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