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承扬优秀人文传统 开创宜兴和谐美好未来
日期:2006-12-20   浏览次数:

农工党市总支部

 

如果说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实力是金字塔,那么人文禀赋就是宽大厚实的塔基。今天的宜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优秀人文传统的引领、凝聚和支撑,激发发展强劲动力,开创更加和谐美好未来。

     一、我市人文禀赋的精华和局限

     千百年来,我市优秀人文传统既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基本内核,又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深深融化在宜兴人民的血脉里、体现在行动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精华主要为:崇文好学是价值准则。宜兴人素以敏而好学、崇尚读书而著称于世。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念由来已久,历朝历代书香绵延。自唐至清,学塾书院遍及城乡,共出了4名状元、10名宰相、379名进士和479名举人;近代以来教育事业发达,誉称“院士之乡”、“教授之乡”,尊师重学之风至今弥盛。灵秀聪颖是天性品格。我市山温水软,这使宜兴人文柔性十足,充满灵动和智慧,在精神层面上体现出清新柔美的天性。擅长智力搏奕,蕴藏着沉静含蓄又坚韧不拔的品格,培育了许多涵养丰富、执着不息的历史名人,科学巨匠周培源、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心理学泰斗潘菽等,便是杰出代表。忠义奋发是伦理道德。宜兴籍著名学者徐铸成曾言道:“宜兴自古非藏污纳垢之地,乃忠义奋发之乡。”人文传统中积淀着忧国爱民、振作复兴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周处力战而死之忠义、徐溥匡政爱民之仁厚、卢象升血洒疆场之豪勇、吴炳绝食不降之赤诚、潘汉年忍辱负重之贞操等,都体现了人文传统一贯倡导的伦理道德。质朴精雅是风范气韵。宜兴人如同陶土这般质朴,重德、敦厚、负责、本分是多数市民的生活信条。同时,又有吴文化的独特气质,书画、诗文、戏曲、陶瓷、园林等神形兼美,尤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近代画巨擘徐悲鸿、紫砂一代宗师顾景舟等大家,充分表现出高雅精致的气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可否认,我市人文传统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挑战,有的甚至落后于时代进步潮流,影响和束缚了经济社会发展。

    1、耕读有余、致用不足,缺乏务实厚生。我市深受农耕文明之熏染,耕读传家、光宗耀祖的思想根深蒂固,客观上造成了经世致用精神的缺失。民国时期的谚语:“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三十年、种田钱万万年”,就是重本抑末思想的佐证,这制约了现代工商文明的孕育和浸润。为此,历史上办实业、创大业的人凤毛麟角,且许多人心理上并不以为然;仕文化、官本位意识浓重,长期以来禁锢了思想、捆住了手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腾飞发展的沉重桎梏。以至于今日,全民创业的热情仍然不高、机关的政务效能提高不快。

    2、柔韧有余、刚健不足,缺乏开放博大。我市富庶而自成一体的地理环境,养成了市民内敛自足、温和婉约、保守安逸的柔韧习性,缺乏舒展开放、雄浑大气的刚健基因。同时,人文传统中表现出来的奋勇之气,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显得明显不足。反映在今天,就是求稳因循、小富即安、故步自封、享乐消闲的“小农习气”;急功近利、粗鄙狭隘的市侩心理,以及公德、法制和责任意识缺失的“小市民气”;小家庭小算盘有滋有味、小业主小生意生生不息、小聪明小圈子津津乐道,开拓豪气不足的“小家子气”。

    3、精细有余、精明不足,缺乏机变制胜。宜兴人善于在几亩地上精耕细作,在艺术作品上精雕细刻,在生活和交往上精打细算,反映了精细的一面。但往往精细有余,精明不足,更谈不上高明。人文传统中强调均衡、集体、等级观念的多,注重个性、个体、能力张扬的少;眼光不够远、视野不够宽,富于机变、胜人一筹的性格和素质缺失,在抢抓机遇、应势而为、竞争发展等方面受到羁绊。

    4、自适有余、共济不足,缺乏和谐包容。我市人文传统中不失博学自修、和悦自适的情操,但和衷共济、和美与共的情怀不足,明显缺乏和谐包容的人文精神。有的公共意识偏低,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有的心理不成熟,笑贫仇富、幸灾乐祸;有的热衷制造和传播“小道”消息,无中生有、恶语中伤。整个城市的包容性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慈善事业缺少先富人群的大爱,来宜务工人员应有的权利还得不到保障;企业界诚信为本、协作共进的氛围还不浓,互相倾轧、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联合办厂、融资合作难以成功;一些机关部门利益至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阻力重重,干部队伍中谋人不谋事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搬弄是非、离心耗力,有损于和谐发展的氛围。

    二、承扬我市优秀人文传统的建议

    人文禀赋是地域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历史积淀的精神品格,也是开拓未来的价值体系。对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不断提升、大力弘扬、引以实践,为建设新宜兴提供良好的精气神。

    1、在提炼格知中传承人文传统,培育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我市人文禀赋要不断加以挖掘和传承,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精神。一是科学提炼,鞭策今天。科学地、客观地梳理我市人文禀赋,既体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又挖掘其符合时代潮流的因素,培育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根据地域性、延续性、认同性和时代性的原则,建议我市城市精神可以围绕忠义奋勇,开拓图强;精致儒雅,崇实厚生;质朴敦厚,诚信和谐;卓立不凡,争越一流等4个方面提炼。二是启发认知,凝聚力量。鉴于当代宜兴人的实践并不完全与人文传统相吻合的实际,有必要开展认知宜兴教育和城市精神研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扬弃、自我提高,增强作为宜兴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进取心。

    2、在兴利除弊中升华人文传统,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的时代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超越传统形态的人文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支撑力。当前的着力点要放在解决我市人文传统中暴露出来的劣根性上,敢于直面、坚决摒弃,去芜存菁、创新升华。一是弘扬敢闯敢冒、锐意进取的奋发精神。破除小农意识和过于迂厚的缺陷,打破“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格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拼搏、奔竞不息。二是弘扬四海为家、自由流动的机变精神。破除畏于竞争、安于守成的理念,培育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人文性格,加快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等要素流动,走南闯北、走向市场,寻找商机、谋求发展。三是弘扬吃苦耐劳、诚信合作的创业精神。破除随遇而安、合作吃亏的心态,重塑“四千四万”信心,勤奋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树立诚信、契约、规则意识,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和双赢。四是弘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破除欺生、排外、仇富习气,不搞地区性歧视,增强全球意识和开放胸襟,以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大气魄,接纳来自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包括落实新市民的最基本待遇。

    3、在创优政风中引领人文传统,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的价值理念、道德秉性和社会责任,对于引导人文传统至关重要。官德导民风,官品定民心。要通过创优政风带好整个社会风气,在全市形成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和谐进步的政治生态。一是树立胸怀苍生的情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常怀忧民之心、深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作为做人为官的应有品质。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力戒说过听过不落实和工作过程很热闹、实际问题没解决等形式主义,真正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抓敢干、多谋善干。三是增强敬业奉献的精神。施展才华而不缩手缩脚、竞相努力而不左顾右盼,一门心思干工作、心无旁骛创事业。四是培育厚德载物的品性。以深厚的德泽立人待物、以宽容的气度与人为和,“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静以修养、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在教育实践中内化人文传统,锻造适应现代文明的市民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强化我市优秀人文传统的宣传、教育和实践,使市民的人文素质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要求。一是发挥载体作用。实施“人文工程”硬件建设,发挥文物遗存、名人故居、人文景观等人文传统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历史人文资源,转化为富有教育意义的精品力作,彰显我市人文传统之精华和全貌。二是加强宣教熏陶。广泛持久地开展“人文宜兴”宣传教育,使优秀人文传统深入人心、广为秉承,引导市民以宽阔的胸襟、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深入开展以依法办事、遵守交通法规等为重点内容的普法教育,提高市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抓住学校、家庭、社会环节,加强对青少年的灌输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一代新人。三是致力实践推进。通过文明创建、义工志愿、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等实践活动,使优秀人文传统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使人人各得其所、内心和谐舒坦、社会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