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日期:2006-12-20   浏览次数:

市工商联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宜兴是资源大市,坚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特质资源,并不断提升和放大利用绩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市加快“两个率先”进程、打造一流工商城市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珍惜资源而不忽视资源,在认知宜兴中看到良好禀赋和依托

    我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生产要素资源,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珍惜特质资源、发挥禀赋优势,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达326.6万亩,其中农用地182.9万亩,建设用地46.2万亩,未利用地97.5万亩。土地资源总量在经济发达地区名列前茅,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2、基础设施优越。我市作为三省交界之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太湖西岸和宁杭城市带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锡宜、宁杭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与周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迈进了一小时经济圈;芜申运河和锡溧漕运河货运能力显著提高。据统计,公路、铁路和水路年运力分别达2000万吨、1500万吨和6000万吨,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一批干线公路正在改造,常宜和长宜高速公路、宁杭城际铁路正在规划建设,我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必将进一步确立。

    3、矿产储量巨大。我市陶土等非金属矿产已探明工业储量6000万吨,预测远景储量达10亿吨;石灰石储量17亿吨,大理石储量5000万立方米。这些矿产资源为我市陶瓷、建材等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能源保障有力。我市电力结构完善,200KV电网与常州电网连为一体,三峡500KV岷珠变就设在境内,地方发电装机容量达68万千瓦,1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建成投运;全市水源充足,日供水量已达20万吨,尤其是横山水库饮用水受益人口已达50万;建有独立的天然气门站,管网已经覆盖主要镇(园区),供气数量明显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后盾。

    5、信息资源充裕。我市信息网络设施已具规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4.6万门,移动电话容量达110万户;宜兴信息网全面建成,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日益普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初见成效。

    6、社会资源雄厚。我市民间资本实力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居民储蓄均列全省前5名;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全市从业人员57.4万人,尚有较多剩余劳动力正在培训转移之中。随着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将有更多的劳动力来宜务工经商;职业教育发达,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全市拥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达10多万人,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本优势。

    二、依靠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在发展宜兴中化作良好基础和动力

    资源优势是我市的最大优势和发展潜力。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既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要不依赖和局限于现有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1、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各类资源最大功效。各类资源是发展生产力的要素。丰富的资源优势,能促使更快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市资源的综合利用存在差距,尤其是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发展。土地资源优势彰显不够、“道口经济”发展滞后、区位优势形成不快、民间资本投入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科学合理地用好资源。加快发展,必须发挥资源优势。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的形势下,更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使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盘活闲置存量,挖掘用地最大潜力,使之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山山水水、农田森林是我市的特质资源。要在环保优先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结合产业特点,保护性地开发项目,实施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把社会资源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我市拥有丰厚的民间资本和充足的人力资源,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提升活力,使资本和人力资源加速流向创业。把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都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行官”,我市各项基础资源能够满足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是千方百计地集聚资源。根据“城区体现繁荣繁华、乡镇体现实力水平”的目标,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思路,依托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集聚优势产业。以一园二区及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集聚8大传统优势产业。压降资源能源消耗,促使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升级换代、提高层次、推进集聚。打造特色基地。为彰显特质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线缆官林、服务业宜城、陶瓷丁蜀、钢构张渚、轻纺和桥、精钢周铁、机电徐舍、环保高塍、化纤新建、精化芳桥、材料大浦、亚麻西渚、现代农业杨巷、生态旅游湖氵父和太华等基地,大力发展“马赛克”经济。

    三是扎实有效地保护资源。保护资源是为了永续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树立忧患意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尤其是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矿产资源更是无法补救。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再也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福,以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融。依法加强保护。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管理。坚决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算经济帐不算生态帐做法;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为保护生态资源,整治矿山产业的正确决策。提高监控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手段监控资源的工作力度,为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2、摒弃资源依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对于发展来讲并不是唯一依托。无论是领跑发展的先进地区,还是崛起发展的欠发达地区,都有自然资源匮乏却实现高速发展的生动例子。然而,时至今日,我市一些地方和行业依然习惯于资源型、粗放式、外延型、政策式发展模式,无疑影响了宜兴的发展大局。

    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生产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我市以传统产业为主。传统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从资源驱动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当前,尤其要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产品升级,并走出“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马上死”的怪圈,使传统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要以更大的力度扶持新材料、新能源与环境、电子与电气、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我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实施做强做大战略。我市传统产业扶优育强,在致力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化解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制约我市企业规模化的一大弊端,就是福利政策的依赖性和粗放扩张的短期性。为此,实施做强做大战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要推动企业真正转到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航空母舰”。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就是事关宜兴未来发展最关键的一条路。

    四是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无锡市提出了推进城市国际化5年行动计划,无疑对我市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起重要作用。要紧紧抓住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和配置资源、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契机,加大力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和国际资本,更加注重国际经济技术对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当前,尤其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功能形象、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政务效能、优化文化环境,使我市三次产业的发展方式更优、质态更好、速度更快。

    3、辨证看待资源,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践反复证明,资源优势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胜势。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发展环境,尤其是软环境。近年来,我市在软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基层和投资者满意度还不高。我市既没有先进地区的行政效能优势,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洼地效应;既没有先进地区的精明和胆略,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和动力。要实现腾飞发展,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一是营造勤政高效的新环境。部门利益再大,也大不过发展这个大局;部门道理再硬,也硬不过发展这个硬道理。当前,要集中力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以铁的决心确保部门授权到位;加快发挥招投标中心作用,确保政务公开公平公正。建效率宜兴、促率先发展,努力把宜兴打造成服务高地、成本洼地、投资宝地、生根福地。

    二是营造敬业尽责的新气象。宜兴资源禀赋为世人称颂,但要真正变为发展优势,需要认识升华。市发改局等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宜兴、读懂宜兴、热爱宜兴、服务宜兴的做法,值得推崇。全市各级和机关公务员作为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学习自己的传统和优势,放开眼界、提高境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增强锲而不舍的前进动力,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真正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促腾飞上来,担当起“两个率先”的历史重任。

    三是营造安定和谐的新氛围。稳定是发展的最大社会资源。要创新社会稳定理念,构建以民生为本、以民富为纲、以民享为先、以民安为基、以民强为重的和谐社会。在实践中既要强调“亲商、安商、富商”,更要强调“爱民、安民、富民”。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力量,正确处理干群、政商、劳资、新老市民、人与自然、发展稳定等关系,建立高收入阶层反哺社会、中产阶层稳定社会、弱势群体依靠社会的利益调整机制,打造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