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案
日期:2007-08-13   浏览次数:
政协宜兴市委员会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市委领导的意见,市政协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讨,形成了专题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工作参考。
      一、全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为根本,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为主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为辅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困难救助为补充,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07年3月底,全市已有71.16万人纳入养老保险。其中:职工养老保险31万人,占43.6%;农民养老保险38.16万人,占53.6%;今年7月1日起将实施的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约2万人,占2.8%。全市已有95.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4.23万人,占4.4%;职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23万人,占24.0%;城乡居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53.88万人,占56.2%;学生平安保险14.73万人,占15.4%。全市已有8.92万人纳入其它社会保障。其中: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6.58万人,最低生活保障1.87万人,农村五保对象0.47万人。同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住房的安居工程也正在稳步推进,等等。一个阳光普照和全面小康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经构成。但是,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对照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无论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是从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1、应保未保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一是企业职工尚未应保尽保。全市企业职工36万人,已参加职工养老保险24万人,仅占66.6%。据问卷调查,参保率达100%的企业,仅占38.5%。另据不完全统计,来宜务工(指企业)的18万人中,参保人数2万人左右,参保率仅为11.1%,与应保尽保的要求相差甚远。二是年轻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全市农民总人数61.03万人,扣除已参保人数,尚有近10万人未参保,其中大部分为年轻人。三是医疗保险仍有盲区。目前,已参加医保的人数与全市总人口相比仍有10多万人未参保,医保尚有一定的疏漏之处。
      2、保障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一是就业还不够充分。据问卷调查,尚有76%的村存在零就业家庭。全市仍有近5万农村劳动力处在不充分就业状态。由于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工资价位等因素,使我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二是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标准偏低。我市虽已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但由于公共财力的制约,到龄老年人的保障标准较低,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三是大病住院医保的结报率不高。职工大病住院医保的平均结报率为60%左右,城乡居民大病住院医保的平均结报率仅为20%左右,且反映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四是农村五保对象的医保水平更低。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五保对象大病住院医保结报后的自费部分,80%难以解决,以致部分五保对象患重病后不能及时就诊。
      3、政策执行的难题还有待破解。一是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问题。据问卷调查,企业中因职工年龄偏大,缴费年限达不到规定15年的占一定比例,造成不能参保,这已成为职工参保的政策瓶颈。二是职工社保与城乡居民社保相互转换问题。现有政策规定,凡参加职工社保的人员失业后,不能再参加城乡居民社保。由于部分失业人员无力支付续保费用,全市已有3万多名失业人员中断缴费。三是职工大病住院医保与基本医保并轨问题。根据政策规定,职工应享受基本医保制度,周边县市早已实行并轨。我市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真正推进并轨工作。四是住房公积金实施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市执行的情况看,差距较大。除行政事业单位和少量国有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不执行住房公积金政策。全市享受住房公积金4.39万人,仅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0.1%。五是低保政策的部分内容未执行问题。市政府文件规定,对城乡低保户每月提供免费10度电、8吨水的优惠政策至今未落实到位。
      4、保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完善。一是社会保障的工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受部门职能的制约,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保障工作的运作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住院医保等,目前还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难以体现政府的公共作为。二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网络尚未完全到位。目前,社会保障已涉及城乡每一个角落、惠及全体市民。但行政村和社区居委尚未建立相应的工作平台,没有配备专兼职社保管理人员,势必影响社保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三是社会保障的救助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各部门、各团体仍是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的统一救助平台,既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也难以保证社会救助的公平和公正。
      二、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去年,我市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在新的起点上,建立和完善充分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生态安全、低保、安居、敬老、助残、解困等十大更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和生动体现。
      1、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呼声成为一大热点。日前,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意见,无疑将有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市已基本具备了加快推进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和条件,应因势利导、抢抓先机,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推动社会保障工作上新台阶。近年来,尤其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富民的政策措施,为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都拥护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都希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正确的价值取向,站在为人民谋福祉、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推进更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利益关系的调整,提升宜兴和谐发展的水平。
      2、凸现充分就业,有效解决职工社会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市民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充分就业,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要以消除零就业家庭为根本、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签订劳动合同为依据、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为底线、落实社会保障为核心,采取上门动员、技能培训、村企挂钩、现场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快实现充分就业。职工社保是全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基础。必须以职工的应保尽保,带动全社会保障率的提升。为此,要进一步推动所有企业全体职工的社保扩面工作。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主的职工意识,加强沟通和协调,改善劳资关系,并付之于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引导和督促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提高职工的保障标准和参保率,确保全市职工应保尽保。
      3、完善政策措施,推动社保难点问题解决。一是研究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解决办法。以省、市文件精神为指导,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办法。建议采取达到退休年龄后,向后延长缴费年限的办法,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养老保险,促使所有职工全部纳保。二是建立职工社保与城乡居民社保的对接机制。凡参加农村居民社保的人员到企业工作后,必须转为职工社保;凡参加职工社保的人员离开企业后,应鼓励其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续保,如确实缴费困难的,应将其转入城乡居民社保帐户。三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既关系到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用地。建议参照常熟等地的做法,结合宜兴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四是推进职工大病住院医保与基本医保并轨。职工参加基本医保,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必然趋势。根据问卷调查,63%的镇村领导和部分企业主对医保并轨持支持态度。目前,政策措施和相关条件基本具备,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建议先在规模以上企业试行,待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开。五是探索医保就诊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常熟已在128家医疗机构,并将在覆盖全市城乡的300多家医疗机构实行刷卡看病。建议我市先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城乡居民“小病和康复在社区,大病救治进医院”。
      4、适应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标准。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的逐年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保障标准。尤其是困难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要提高保障标准,使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改革社保基金的筹资机制。由于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参照周边县市的做法,建议将部分经济薄弱村承担的低保、医保等筹资任务给予减免,所需筹集款项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三是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住房发展应从追求经济增长和住房面积增加,转向注重社会公平和关注民生问题。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并适当增加经济适用房开发面积,逐步实行廉租房制度,以切实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四是落实惠及弱势群体的帮扶政策。国务院新的五保对象保障条例规定,五保对象的供养费用应由市级财政承担。为此,应切实解决五保对象的生活保障,尤其要确保必需的医疗费用。供电、供水等部门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低保对象的有关帮扶政策。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应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积极做好生活困难、特困学生、重病救助等专项扶贫解困工作。
      5、加强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社保管理体系。一是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保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后,建设责任、服务和法治政府的主要职责,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和统领。要切实加强社保、民政、工商、税务、教育、卫生等部门工作协调,纠正商业化行为,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二是延伸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江阴、常熟等地已在行政村和社区居委建立社保工作平台,配备专兼职社保管理员。结合我市实际,建议综合运用行政村和社区居委的相关工作平台,配备专兼职社保管理员,重点做好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低保户管理、社会保障等具体工作,形成社保工作网络,夯实社保管理基础。三是创新社会保障服务模式。学习借鉴常州的社会养老、青岛的居家养老、南京的惠民医院和慈善门诊、惠山的职工安居工程等先进经验,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的新办法。四是建立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加快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体系,加强各部门和团体的工作协调,提高救助工作的效率。民政部门应尽快搭建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一口上下”的救助模式,体现救助资源功效的公平性和最大化。五是研究新市民社会保障新办法。新市民是我市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新市民的社会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从职工社会保障、子女就学、解决住房等方面入手,研究政策措施,促使新市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