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宜兴高地”
日期:2023-11-08   浏览次数:

关于打造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现代职业教育宜兴高地的建议案

 

政协宜兴市委员会

2023629日市政协十六届七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解决地方人才供需矛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委封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批示:要推进职业院校互动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探索高品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举措,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宜兴高地,市政协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宜兴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成效

宜兴职业教育发展行稳致远。宜兴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近50年来,经过不断的优化整合,形成目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工艺)、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宜兴高职校)和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陶都中专)三校并存的办学局面。无锡工艺是隶属于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37个专业,在校生10360人,专任教师409人。宜兴高职校和陶都中专是隶属于宜兴市教育局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都是一校三区的办学布局。宜兴高职校现有34个专业,在校生4793人,专任教师647人。陶都中专现有23个专业,在校生3786人,专任教师387人。三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939人,专任教师1443名,三年来共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13985人。

宜兴职业教育引领作用明显。一是建立了职业教育政策制度,在县级市率先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产教融合协调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形成了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发改、人社、财政和教育联合开展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构建了现代职教体系,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初步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四是推进了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1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成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基地22个。

宜兴职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三年来我市职教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共获全国金牌8枚,省赛金牌72枚,2021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特等奖。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职教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宜兴职业教育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职教规划和布局。宜兴职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存在发展方向不清晰的问题。院校之间衔接度不够,办学特色不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清晰。宜兴十四五规划和各种产业发展规划中很少涉及职教,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缺乏。宜兴高职校和陶都中专一校三区布局不合理,导致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无法统筹教学资源,实现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是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不足。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产教融合协调会议制度作用发挥不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不完善,多元对话机制不畅通、利益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上缺少相应的政策措施;有的政策制度仍然偏于宏观或中观层面,在组织实施、推进落实环节还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具体的措施办法和因地制宜的操作路径。

三是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匹配度较低。三所院校专业结构和宜兴产业结构匹配度低。根据三所院校开设专业的归类分析,对接一、二产业的专业数量和在校学生数平均占比2.3%25.33%,对接三产的专业培养人数虽多,但无法满足宜兴相关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层次低,主要以培养中专和大专毕业生为主,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少。根据《2022年宜兴市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分析,紧缺人才集中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14个行业,61%的紧缺岗位招聘很困难,5%的岗位招不到人,供需关系极度失衡。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宜兴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尚未确立,校企协同、多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合作模式陈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转化等深度合作不多。院校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较弱,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流失率高、稳岗率低,2022年度无锡工艺、宜兴高职校、陶都中专留宜就业率分别为14.58%55.11%41.32%。技工荒问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三、宜兴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职业教育法》中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愿景。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宜兴产业转型升级亟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十四五以来,宜兴迈上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产业强市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新征程,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立足宜兴“2+3+N”的新产业布局,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但是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出现了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失衡。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和匹配度,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宜兴方案。

三是人民群众期盼建立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尽管宜兴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是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征;人才培养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缺乏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机制,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面临着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挑战。

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宜兴高地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同步规划宜兴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同步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把职业教育列入地方发展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教对话机制,畅通校企对接通道,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科学编制宜兴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规划,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三所职业院校功能布局,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并推进无锡工艺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宜兴高职校升格为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职校,加快推进该校在教育西路的两个校区搬迁至本部的进度,促进陶都中专特色化发展,加速推进陶都中专一校一区建设,建构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全面优化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机制,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职教新高地面对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的新任务,无锡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相关政策,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给予支持,扩大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领域。建立职业院校与重点园区、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人才双向任职机制。加强无锡工艺与地方的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实行学院领导与地方政府领导交叉任职(挂职),遴选引才经验足、系统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院校科技人才专员,遴选创新能力强、善于带领团队协同攻关的专家担任地方部门领导,促进职业教育和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良性互动,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同频发展、相互赋能。制定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评价体系,设立产教融合奖励基金,加快打造产教融合度高、区域贡献突出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开创宜兴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共生新局面。

三是高度对接宜兴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构建高品质现代化职业院校发展新生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时不我待。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早构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定期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优化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借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构建多元融合开放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建议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宜兴“2+3+N”重点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三所院校专业特色,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如陶都紫砂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最美乡村设计产业学院、文旅产业学院等。发挥好无锡工艺的引领作用,与两中专校开展多维度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多元指导、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树立蓝金领人才培养理念,探索蓝金领育人模式,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蓝金领人才。

四是创新创优校企合作办学与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政行企校协同共建现代职教新联盟2022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平等互利、跨界融合、服务地方、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加强统筹管理,创新创优校企合作办学与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的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深度开展多元协同育人。共享共用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政行企校协同共建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等多形式的现代职教新联盟,探索中高本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宜兴模式,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教创新高质量样板。


上一篇:激活“区镇一体、城乡联动”规划新引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