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提案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第190号重点提案
日期:2010-10-16   浏览次数:
案  由:关于在我市创办综合性大学的建议
提 案 者:民进市委
提案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已初步形成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高等教育事业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明显滞后于我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市现有高职院校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没有一所正规的综合性本科院校。这与著名的教授之乡、经济强市称号已不相适应。
  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土地、工资、原材料、税收等成本要比我市高很多,但很多高科技企业还是选择在这些大城市安家,主要的原因是那些城市有他们需要的人才与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投资软环境”———综合大学。大学是产学研的重要支撑,如果我市能够成立一所综合大学,必将促进我市科技人才的聚集。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综合性大学在科研上的优势必将极大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同时,综合性大学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好处,更能为宜兴今后城市提档升级打下基础,而且科、教、文本身就是一个绿色产业,能给宜兴创造大量的绿色GDP。
  为此,就我市创办综合性大学,提出如下建议:
  1、采用联合办学等形式创办。既可以借鉴张家港“招学引校”成立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南京邮电学院吴江分校、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分校、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等做法;也可以考虑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宜兴位于宁沪杭的中心,交通便利,往上海、南京、杭州的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往来时间基本不超过2小时。要充分利用宜兴教授之乡的美誉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创办合作型高校。
  2、充分利用教授之乡的优势进行推动。创办一所高校制约条件很多,相关部门的审批也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是政府要花大力气,充分利用教授之乡的人脉优势来推动,争取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
  3、创办高校起点要高。在创办过程中,要结合我市的特点,具有超前意识进行规划设计。在投资方面,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在办学重点上,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在宜兴有相当基础的一些专业,如环保、电线电缆、化工、光电等,这样既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使大学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创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是宜兴人民的福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市教育局答复情况
  我市的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6年4月,市政府与原江南学院签订了共建江南学院分部的协议;6月,省教委批准组建江南学院宜兴校区;9月,正式招生。2002年5月,宜兴电大升格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7月,宜兴轻工业学校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被命名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市第一所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我市为该学院建设提供500多亩土地,并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的新校区于2007年建成。近几年来,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至2009年底,全市18至22周岁适龄人口,通过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校“对口单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性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等途径学习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25%,名列全省同类地区前茅,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由此可见,我市的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既是加快发展我市高等教育的事业需求,更是提升我市城市发展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高校筹建领导小组。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地方高校筹建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地方高校建设工作。一是主动出击,认真做好对上争取及协调工作,积极做好各项创建准备工作。二是认真做好市内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调工作,统筹各方力量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三是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教授之乡”的名人效应,利用宜兴籍教授和知名人士的人脉优势推动高校建设工作。
  2、科学规划,启动建设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经过多方努力,宜兴市政府已与南京邮电大学达成协议,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将整体搬迁至宜兴。5月8日,市政府将与南邮正式签约。我们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南邮通达学院建设工程,确保2012年秋季通达学院正式迁址宜兴。
  3、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地方高校建设。
  办学经费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创办地方高校尤其需要巨额的经费投入。我市将由市政府统筹安排高校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扶持地方高校建设。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实业家队伍中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为造福子孙后代贡献力量,为发展宜兴的高等教育事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