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打造医养融合新模式 促进养老事业新发展
日期:2019-02-20   浏览次数:

民盟市委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两句词表达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想在钟灵毓秀的宜兴买田终老的心愿。秀美宜兴的确是养老宝地,在宜兴如何发展养老事业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0.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8.6%,且每年仍以1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市老龄化程度已经居全国高位、无锡第一。老年人在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精细化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这给相关社会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201811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适应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改善质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进一步探索实践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已经成为推动我市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我市发展医养融合的制约因素

一是医养融合联动差,多头管理不利于政策落实。目前,虽然中央各部委均发文支持医养融合发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存在着“九龙治水”的困境。由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保障业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使得各部门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形成合力,医养融合机制衔接缝隙较多,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难以整合。

二是医养融合程度低,社会力量参与有待提高。现有机构养老中,只有极少数具有医疗、养老互相转接机制。而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普遍存在服务单一、相关医疗设施缺失等问题。养老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民营资本流入养老产业十分有限。

三是医养融合人才缺,阻碍养老产业提档升级。一方面由于工资以及晋升途径等因素制约,养老机构内专业医生和注册护士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专业护理人员普遍具有学历低、技能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年龄大的“三低两大”特征,相关服务质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推动我市医养融合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三管齐下,增强医养融合源动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化解机制制约。借机构改革之力,围绕医养融合之需,对相关部门职能进行合理调整。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医养融合养老事业领导小组并明确主牵头部门。简化医养融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审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实现政策理念、体制结构和具体流程上相关部门的协作整合。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要像管理学校一样规范养老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安全措施。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扩大医养渠道。鼓励金融企业为相关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供便利融资渠道,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继续优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举措,鼓励、引导和培育社会资本兴办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加大保险业资金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本市保险机构参与养老领域业务,探索设立长期护理险保险制度,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三是培养专业队伍,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口培育,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专业纳入卫生人员培训课程,依托成人学校、医养服务机构及专业卫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发展专业服务队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参照普通医疗机构给予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同等职称评定、学习进修的待遇和机遇,鼓励专业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执业,让他们事业有前景、工作有价值;针对普通养老护理员,既要提高工资待遇,设立特殊岗位补贴,又要加强思想宣传,提升职业荣誉感,让他们付出有回报、工作有追求。加大平台吸引力,政府要有意向性地引入高端医养产业,通过高端平台的“虹吸效应”,吸引医养产业的领军人物及团队落地宜兴,为全市高质量医养融合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2精细对接,实现医养融合无缝隙一是居家养老设施提档、服务专业化。硬件设施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对老旧住宅区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等设施实施适老化改造,为高龄老年人免费派发紧急呼叫终端器,串联居家养老智慧平台。养老服务上,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督促家庭医生面对面亮牌服务,确保居家养老初级医疗服务普惠入户。二是社区养老借船出海、形式多样化。提倡“街坊式”养老,理清城市、农村可利用的闲置房屋,根据周边社区、村落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布点,建立起辐射周边、覆盖全市的“养老微家”。依托民营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保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助浴送餐、慢病管理、日托或短期托管等服务,促进社区养老增加供给、改善质量。三是机构养老精准扶持、联动组合化。加大扶持政策精准度,根据安养、养护和医护型养老机构的不同功能定位及运营情况,出台差异性支持配套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激活基层医疗服务网,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绿色转诊通道,开展签约服务。尤其鼓励大中型医院与周边养老院建立一对多合作关系,发挥中心医院的医疗辐射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大型医养融合养老机构的专业团队,为其他养老院提供培训指导或专业服务,加速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彰显品质。

3多元聚力,致力医养融合全域化一是借智能之力,智慧养老。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网格化管理,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保障网络,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共联、平台共用、数据共享。建立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线下养老保障网络,整合社区、家庭、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宽覆盖的智慧养老服务。建立共享老年人健康评估档案,通过科学划分老年人的能力等级,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满足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二是借民众之力,文明养老。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依托文明健康服务平台,实施“家庭护理时间储蓄银行”计划。鼓励大家以义工的方式,参与社区或专业机构养老服务,并把服务时间存入“银行”账户。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市统一联网的“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做到全市范围通存通兑,及时高效地把家庭银行服务时间,转化为家庭成员间共享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全民互助养老。三是借舆论之力,科学养老。借助媒体做好大宣传,宣传、解读最新医养方面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社会知晓率和关注度。借助各“养老微家”站点建好小平台,通过开展持续性科学养老专题系列活动,宣传科学养老理念。借助典型树好新标杆,培养和树立三级养老体系的优秀典型,让从业者可学可鉴。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医养融合养老事业一定能向纵深发展、向高效迈进,让“夕阳红”事业成就养老产业的“朝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