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兴政协网!

  • 1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筑牢生态基底 激发绿色动能 聚力推动高水平“美丽宜兴”建设
日期:2021-08-31   浏览次数:

20216月23日市政协十五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

 

202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美丽宜兴建设的实施意见》(宜发〔202058号),进一步明确让美丽宜兴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宜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美丽无锡贡献宜兴力量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研究探索以生态引领和赋能高水平美丽宜兴建设的路径举措,市政协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美丽宜兴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目标硬任务,协同共促全域环境空气质量、国省考断面和河湖水质、固危废管理处置水平稳步提升,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在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城市品质、人居环境和文明指数提档升级同步抓,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升格国字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强富美高时代内涵和底蕴进一步彰显。

二、生态助力美丽宜兴建设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在美丽宜兴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打造了示范样板、形成了宝贵经验,但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亟需加以研究和解决。

1规划建设存在缺位。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宜兴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具体操作层面、配套措施方面需进一步细化健全,特别是由于上级机构改革造成横向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市生态管控区(现有335平方公里、面积无锡大市第一)调整优化工作较为被动。同时,城乡之间、板块之间、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城市面貌、美丽乡村从单点闪光星火燎原仍待加力,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圩区农村破旧民房,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环境美观。 

2治理效能亟需提升臭氧超标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双控双减任务艰巨,部分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和新增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依然任重道远,固危废利用处置存在供需矛盾、体系不够完备,交通新干线沿线废弃宕口显现、面貌有待提升,快速识别、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水平和成效还需持续提升。

3绿色优势尚未显化政策引导建设用地提升单位产出的力度和精度不够,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绿色循环产业体量不大、集群效应不足,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市域资源禀赋利用率相对偏低、高质量发展基底尚需筑牢。文化旅游行业同质化竞争、碎片化布局等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成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之路的制约因素。

4工作合力有待增强。由于生态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兴建设关联度高、涉及面广且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情况依然存在,导致协作联动、综合监管方面的工作机制不顺、合力不强。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尚未真正达成共识、法不责众的观念误区有待彻底扭转,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共建共享和谐秀美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仍需进一步激发。

三、以生态引领和赋能美丽宜兴建设的建议

筑牢生态基底、激发绿色动能,推动高水平美丽宜兴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必须要有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担当作为,用美丽心灵呵护美丽家园,力争通过5—10年的持续加力,进一步彰显宜兴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美,以实干姿态和业绩绘就魅力陶都新画卷。

1坚持综合施策提标杆一是全局研判,高点谋划。聚焦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等战略机遇,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美丽宜兴建设规划和举措的前瞻性、可操作性,着重预留弹性空间、细化实施路径。二是主动衔接,勇立潮头。围绕转型升级、红线管控等关键点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最大限度借东风、增活力。同时,瞄准技术最前沿、抢占竞争制高点,在行业标准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力争掌握主动权,助推宜兴在登峰浪潮中奋楫争先。三是质效并举,内外兼修。打破重示范创建、轻整体提升传统观念,深入实施旧城改造、市政设施提升工程(可借鉴浙江嘉兴市的做法,分片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打造规划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特色化样板,力争在农村特质上精益求精、在细部末节上减少瑕疵,在圩区农房建设方面探索有效机制和路径,加快彰显城乡统筹全域之美。

2聚焦重点领域抓治理围绕系统治水,在紧抓治太保源、截污控污等工作基础上,切实加大生态湿地建设和水源地上游保护力度,着力消除城镇污水处理空白区(特别是城区还存在大片的污水纳管空白区和工业企业雨污管网错混接现象,科学实施楼宇阳台雨污分离改造,切实推进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围绕精准治气,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法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依托本土企业优势推进氢能应用,多措并举强化源头减排。健全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等空气质量影响因子监测网络和防治体系,全力确保蓝天目标如期实现。围绕规范治废,严格落实固危废地毯式摸排、常态化管控、分类化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医疗、餐厨、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力促无废城市建设加速度。围绕生态修复,秉承还绿于山、还路于景理念,因地制宜开展矿山地质恢复和综合治理,同步推动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盲区延伸,聚力打造生态廊道、刷新整体颜值

3发挥特色优势促发展一是突出高质量导向。一方面,修订差异化亩均产出评价体系并强化落实,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和资源要素向现代高效产业集聚。另一方面,坚持有序开发宜南山区,坚决制止低小散项目;持续巩固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减化攻坚行动成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杜绝死灰复燃二是突出绿色化导向。以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提升产学研合作层级、围绕生态链探索模式,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秸秆、芦苇、蓝藻和固危废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路径方法,推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三是突出融合式导向。积极借鉴吴江震泽等国内生态模板工程建设先行经验,注重将隐性禀赋优势转化为显性竞争优势,通过深度挖掘、精心包装,整合生态绿色资源,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打造一批景观带新地标打卡点,着力构建生态文旅融合、休闲度假康养宜兴模式。

4营造共建格局强支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美丽宜兴建设领导小组主心骨作用并建立工作专班,牵头研究解决规划考核、投入保障、项目审批、人员力量等重点环节存在的堵点和问题,高位引领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质效再上新台阶。二是强化综合监管。积极构建研判分析、预警溯源、高效查办和网格呼叫、分级响应、部门联动的全流程、闭环式管控体系,以科学机制、扎实举措持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充分依托各类媒介载体和主题活动,面向全社会宣传法律法规、公开环境信息、倡树生态理念,进一步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坚持既循循善诱倡导文明行为,又斤斤计较约束不文明现象,加快把文明的种子播进市民内心、植入城市基因、变为自觉行动。